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新聞稿

新聞稿內容
標  題
雙相情緒障礙症
張貼日期
2022-06-27
張貼單位
精神醫學部 鄒長志醫師
內  容

    一名19歲的M同學,高中畢業後,順利進入理想中的大學與科系就讀,看似一切順利,卻在最近兩個月逐漸出現異樣。原本認真學習的他開始無故不去上課,作業也是勉強完成,整天都無精打采,覺得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也不太想跟同學說話,幾乎都窩在宿舍裡不想出門,感到莫名的低落,甚至有想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念頭。他覺得自己應該是得到憂鬱症了,於是在朋友的鼓勵之下,來到醫院求助。但在經過醫師仔細的評估後,發現他過去曾有輕躁期的症狀發作,這才明白,M同學罹患的其實不是憂鬱症,而是雙相情緒障礙症,也就是俗稱的躁鬱症。經過醫師給予適當治療與定期的回診追蹤後,M同學的症狀也逐漸改善。

    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醫學部鄒長志醫師解釋,雙相情緒障礙症是一種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亢奮或情緒過度低落的疾病,同時合併出現心理、生理和行為上的其他症狀。在躁期或輕躁期時,可能會出現情緒過度愉悅、過度熱情或信心、話量比平常多、睡眠需求減少、覺得自己反應敏捷、精力充沛、容易衝動或與他人發生衝突。在鬱期時,可能會出現情緒過度低落、興趣減低、食慾減少、體重減輕、睡眠障礙、反應偏慢、整天不想動、無精打采、有罪惡感、甚至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在評估雙相情緒障礙症時,最重要的是要和憂鬱症做區分,因為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病友大部分都是鬱期的時候才會願意來醫院就醫,這時若沒有仔細評估,則有可能會忽略病人過往的躁期或輕躁期表現,而誤以為是憂鬱症。事實上,雙相情緒障礙症和憂鬱症是兩個不同的疾病,治療上也有所不同,若沒有使用正確的藥物,有時非但不能改善病症、甚至可能誘發躁症發作。

    鄒長志醫師進一步說明,雙相情緒障礙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口服情緒穩定劑和抗精神藥物,另外也會依據不同病人的狀況,安排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復健治療。針對病情嚴重的特殊病人,也會安排住院治療,透過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的整合醫療團隊的介入,共同改善病人的病情。

    鄒長志醫師指出,雙相情緒障礙症與遺傳有關,但有遺傳體質卻不一定會發病,個人的心理性格、成長發育、環境壓力與適應能力都可能與疾病相關。因此除配合醫師治療外,平常應多嘗試暸解自我、察覺自己的情緒、培養正向思考與抒發壓力的因應能力,都有助於減少發作,維持平穩的生活。

圖片說明
鄒長志醫師提醒,患有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病友除配合醫師治療外,平常應多嘗試暸解自我、培養正向思考與調適壓力的能力,有助於減少發作以及維持平穩的生活。 鄒長志醫師提醒,患有雙相情緒障礙症的病友除配合醫師治療外,平常應多嘗試暸解自我、培養正向思考與調適壓力的能力,有助於減少發作以及維持平穩的生活。
資料維護人:秘書室 江服務員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