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更新日期:2023-10-06
大腸直腸外科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大便檢查正常,就不會有大腸腫瘤的風險嗎?
作  者
黃凱傑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大腸直腸外科
內  容

大便檢查正常,就不會有大腸腫瘤的風險嗎?

作者:黃凱傑

        一位73歲的婆婆來到門診,覺得自己最近常常左下腹怪怪的,偶爾會有抽痛的感覺,尤其是要大便前最明顯,大完便後就會覺得舒服一點,一開始是覺得應該是便秘的問題,就去藥局買了一些通便藥,果然整個症狀就舒服了許多,可是過了三個月,類似的症狀又出現,甚至吃藥也沒有改善,只好來到大腸直腸門診求助! 在我詳細聽完症狀,再稍做身體理學檢查後,建議婆婆做大腸鏡檢查,有鑑於婆婆對疼痛比較敏感,所以建議做自費無痛的大腸鏡. 結果報告不得了了,是在乙狀結腸的地方有一顆腫瘤,而且已經大到要塞住了,在等病理報告出來確定是惡性的腺癌後,立刻幫婆婆安排全身電腦斷層確定沒有轉移,之後接著安排腹腔鏡的手術順利將腫瘤切除,而對疼痛敏感的婆婆對於腹腔鏡的小傷口十分滿意, 但是在平日查房的閒聊當中, 婆婆不經意的抱怨到, 明明每年都有做衛生所的大便檢查,結果也都正常,為什麼還是會得到大腸癌,甚至發現的時候還這麼嚴重?

        其實,這是很多病患來門診就診時都會有的盲點,因為大便檢查時的項目寫著”大腸癌篩檢”,所以讓很多人認為,大便檢查正常就等於沒有大腸癌,事實上,大便檢查的準確率隨著檢查的種類(傳統化學法&免疫法)就有50%~92%之差,甚至會被糞便中食物殘渣影響結果,也就是說大便潛血反應正常的病人,還是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有大腸癌的風險,那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沒那樣準確,為何還要這麼推廣呢?就是因為他便宜便利又快速,能用少少的資源篩選出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對節省社會醫療資源來說是大大的有效率的,因為越早發現癌症的變化,治療需要花費的資源越少,這就是篩檢的意義,可以有效促進國民健康,又可以避免重症病人的增加!

         那麼,既然大便篩檢有一定的不準確,當我們是那沒被驗出來的那一半時,要如何避免自己病情演變到上述那位病患這麼嚴重呢?那就是要對大腸癌的認識多做一點功課,畢竟這是一個發生率在上升的文明病,對他了解的越多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甚至也可能讓周遭親友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其中最要注意的幾個特別的點 1.長期貧血,甚至已經嚴重到會頭暈的情況,更要小心. 2.排便習慣改變, 3.大便形狀變的細長或是有黏液 4.腹部會隨著腸子的蠕動而疼痛, 當然如果能夠定期做大腸鏡是最確定的檢查,尤其是五十歲以上最好要做一次基本的檢查,甚至如果有家族史的風險則建議三十歲以上就要做檢查,至於追蹤的頻率則是根據第一次檢查的結果而定!

資料維護人:外科部 莊助理管理師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