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泌尿科病患求診的主要症狀之一就是頻尿,根據醫學上的定義,起床後到睡覺前小便次數超過8次、夜間睡覺時頻率大於2次,就可能代表排尿功能或是膀胱的儲存功能出現問題,應考慮就醫檢查。
冬天頻尿的原因很多,可以歸納如下:
季節因素:
1.冬天流汗量少,水份的排泄大多藉由小便排出,因此造成上廁所的次數變多。
2.冬天水喝得較少,也會讓尿液變濃,對膀胱黏膜的刺激性較高而易產生尿意。
3.冬天溫度變冷容易刺激膀胱逼尿肌反射,造成解尿的衝動。
4.冬天容易感冒,一些治療流鼻水的藥物,如:抗組織胺或是麻黃素等,也會引起下泌尿道的阻力增加,造成殘尿多或是急性尿滯留,也可能會以頻尿來表現。
5.冬天的寒冷,使得民眾容易賴在被窩裡憋尿而延遲上廁所的時間,也可能會引發尿路感染,造成頻尿及排尿疼痛的症狀。
6.冬天的寒冷,導致腦中風病患的增加,這類病患也常常會有頻尿、尿急、尿失禁等症狀的發生。
個人因素:
1.冬令進補的觀念,讓我們無形中攝取了較多的高湯以及鹽分,而鹽分會讓水分滯留在血液中,導致下肢水腫,一旦晚上平躺下來,血液較容易回流至心臟,進一步製造較多的尿液,因而造成夜間排尿次數的增加。
2.冬天水喝得少,容易惡化便秘,嚴重便秘的病患也可能會因為大便壓迫到膀胱使得膀胱容積變小,因此,上廁所的頻率會增加。
3.過多的美食,也容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進而以多吃、多喝、多尿來表現。
以上的種種原因,可能是以單一因素呈現,但也可能錯綜複雜,互相影響。
因此,頻尿的治療,除了對症下藥以外,生活型態的改變也很重要。首先,因夜間排尿次數頻繁而困擾的人,建議晚上7、8點晚餐時間後,盡量不要喝太多水,甚至水分含量高的水果,如:水梨等,也避免於晚間使用,避免影響睡眠品質,年紀大的人還可能因下床時不小心跌倒而受傷。儘量減少茶、咖啡的攝取,以免咖啡因的利尿作用讓上廁所次數增加。另外,改善睡眠干擾因素等,例如失眠的人也時常以頻尿來。藥物方面,抗膽鹼藥物的使用為最常見的治療,效果不錯,約七成患者感可以得到症狀的改善。此外,部分病患因為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不足,也能夠因為適當的補充該激素而獲得改善,但是要小心少部分病患會有鈉離子低下的副作用。
結論:
總之,雖然頻尿的原因有如此之多,甚至可能牽涉到精神科、神經科、內科等範圍,但是,只要病患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配合醫師詳細病史的詢問及檢查的安排,同時合併適當的藥物使用,必然可以讓這類的病患獲得症狀的改善,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