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神經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如何預防失智症?
作  者
神經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神經部
內  容

人類在誕生時,平均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20歲以後,神經細胞數量開始逐年下降,到40歲時,神經細胞會以每天一萬個的速度凋亡,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的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漸漸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會則急速上升。早在1988年就有報導顯示,即使同樣已有阿茲海默症(最常導致失智症的疾病)的病理變化,在腦部重量較重且保有較多神經細胞者,臨床上的心智功能相對好,且較少有失智的症狀。換言之,若擁有較大的認知儲備,即使不幸罹患上失智症,也較不易有失智症的症狀。那到底有哪些因素可幫助保存認知儲備,又有哪些傷害會降低認知儲備呢?
 
英國在2003年曾發表過一篇報導指出,倫敦的計程車司機擁有比一般民眾更大的後海馬迴灰質(腦部中掌管記憶功能的主要部位),且後海馬迴灰質的體積與計程車司機的工作年限相關,暗示著腦部可能是具有如拉馬克學說中所提的「用進廢退說」的特性。凱斯西儲大學研究者曾證實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與個體在中年時期工作的智能困難度有關聯。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也曾報導規律的認知活動如閱讀書籍或報章、寫作、填字游戏、下棋玩紙牌遊戲、參與小組討論或彈奏樂器都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因此「多動腦」就是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第一步。
 
除了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外,另一常見的失智症是血管性失智症。由於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在台灣腦中風有越來越普及化的趨勢,因此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率亦有逐年增多的現象。流行病學統計顯示,腦中風個案於中風後每年約有5%會患有失智症,而於中風後的五年,約四分之一的腦中風個案會罹患上失智症。然而血管性失智症不但只好發於大面積腦梗塞(multi-infarct),單一關鍵部位的腦梗塞(single strategic infarction,即中風於掌管認知功能的部位)或小血管病變所致的多發性小洞性腦梗塞(multiple lacunar infract)也常導致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臨床上筆者就常遇到失智症的個案雖然腦部影像已顯示出數十次小中風,然而由於小中風症狀並不明顯,家屬往往直到失智發生時才發現個案曾患有中風。因此減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也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的發生機率,其中最耳熟能詳的方式就是「多運動」。「多運動」不單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運動也可幫助大腦分泌有助於神經細胞生存的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避免神經細胞的凋亡。
 
除此以外,「吃的好」也是預防失智症發生的好策略。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就曾證實對於大於65歲的女性,若血液中含有較高濃度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有相對低的失智症發生率。高密度膽固醇已被證實可防止動脈硬化,因此「吃的好」、維持理想體重、戒菸以及運動等可提升高密度膽固醇的生活習慣也是對失智症預防有所幫助的。芬蘭研究就曾顯示肥胖尤其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者是任一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因此避免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是遠離失智症的好方法。除了避免高脂高熱量飲食外,攝取不飽和脂肪酸或許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美國芝加哥Rush-Presbyterian聖路克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攝取含有高量不飽和脂肪酸的蔬菜及堅果類可降低高達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反之,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尤其是魚肉以外的肉類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另一曾被報導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生率的營養成分就是維他命B3菸酸。菸酸可幫助合成及修復DNA,也協助神經細胞信號的傳遞,並可促進血液循環及降低膽固醇,因此會建議每天攝取約100至300毫克的菸酸以預防失智症。由於研究成果不一致,其他有爭議性可降低失智症的營養成分還包括有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維生素B12、B6和B9、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E及鐵劑等。此外,酒精攝取與失智症的發生率是呈一J型曲線,也即少量攝取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的發生,而過量攝取卻易導致失智症。
  
除了「多動腦」、「多運動」、「吃的好」外,「睡的好」對大腦也是很重要的。近期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睡眠的多寡或睡眠的品質與失智症是有相關的。於2015年6月,美國就有一大規模的研究表示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失智症發生是呈V型曲線的關係,也即睡眠時間過短(<6小時/天)或睡眠時間過長者(>8小時/天),其發生失智症的機會都相對提高。此外,若於長期睡眠不足的個案去執行澱粉樣蛋白的正子掃描,也會發現他們有更高的β澱粉樣斑塊的堆積(阿茲海默症常見的病理表徵之一)。再者也有零星報導顯示阻塞型睡眠中止症會增加失智症的罹患率。
 
一般而言,失智症患者常伴隨有憂鬱症及焦慮症,之前學者猜測焦慮及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表徵之一。然而最近有研究指出,神經質的人格特質會伴隨更快速的腦部萎縮;反之盡責嚴謹的個性,其腦部萎縮的速度則較慢。因此「活的好」或許也可幫助我們預防失智症。少數研究有指出荷爾蒙(如雌激素及睾固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鋰鹽有助於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然而目前依然缺乏大規模研究,且這些藥物皆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並未廣泛使用於預防失智症。最後頭部外傷,尤其是造成大於24小時意識喪失的頭部外傷會增加未來發生失智症的機會,因此「護頭部」如戴安全帽、避免頭部受傷是預防失智症的一大措施。
 
預防失智症並不難,只要掌握六大原則:「多動腦」、「多運動」、「吃的好」、「睡的好」、「活的好」及「護頭部」,我們就可以讓失智症遠離我們。

資料維護人:神經部 邱醫師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