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電子報 2023年12月29日 / 第027期

第二十七期電子報

特別報導 醫療資訊 醫療補給站 活動訊息 藝文走廊
特別報導
▌ 「希望之光」-新竹臺大分院耶誕送暖系列活動,邀請您共襄盛舉 張貼日期 2023-12-21
撰文者|社會工作室 劉心穎社工師

「叮叮噹~叮叮噹~鈴聲多響亮」,聖誕歌曲響起,周遭充滿聖誕裝飾就知道歲末溫馨的祝福時節即將來臨。新竹臺大分院為迎接耶誕佳節的到來,於21日辦理「希望之光耶誕送暖」系列活動,該院社會工作室林世媛主任及志工也分別於不同院區扮聖誕老人,走訪探視病人及家屬,並分送聖誕糖果,並與新竹市花藝設計協會,攜手辦理「希望之光」聖誕節暨新年花藝展,以及葉書瑋、廖致雅、羅棋翔、張文韜等音樂志工帶來的音樂饗宴,希望藉由耶誕節溫馨的氣氛將溫暖傳遞到該院各處,給予病友、住院病患及家屬、醫院同仁心靈上的安慰與祝福。

進到該院大廳,映入眼簾的是象徵永恆的聖誕樹,縈繞在耳邊的是優美的琴韻,為感念新竹市花藝設計協會連續多年的策展,由楊宏智副院長致贈感謝狀以感恩協會花藝師的付出。楊副院長表示,耶誕節是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的節慶,總是給人期待、溫馨的幸福感受,希望透過耶誕送暖活動將滿滿的祝福深刻的傳遞到每個人的心中。

今年的耶誕暨新年花藝展,展期自12月18日至元月12日,為期4週,共展出41件作品,新竹市花藝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洪春蓮表示,今年的展覽以「希望之光」為主題,以象徵美好圓滿的「環」為主要設計元素,期盼錯落在院區各處的花藝作品,能帶給觀展者不同以往的視覺享受,邀請民眾一起來細細品味花藝作品所傳遞的真善美。

新竹臺大分院社會工作室林世媛主任表示,誠摯感謝花藝協會的協助,今年是花藝協會在院展出的第10年,每年的花藝作品屢獲病人、家屬及同仁的讚賞與肯定,今年也首次將音樂饗宴帶到病房,讓行動不便的病人在病房就能收到音樂洗禮,身心靈得以獲得暫時的撫慰和紓解。

【關於「希望之光」耶誕暨新年花藝展展出資訊】

新竹醫院:12月18日(一)至元月5日(五),於門診大廳、2樓、3樓及院區各樓層展出27件花藝作品。
生醫醫院竹北院區:12月21日(四)至元月12日(五),於門診大廳、地下一樓檢驗醫學部前展出14件花藝作品。

醫療資訊
▌ 完全術前治療-直腸癌術前治療應用
撰文者|大腸直腸外科 吳秉奇 醫師

「醫生,我爸爸他剛診斷直腸癌第三期,為什麼不幫他直接開刀?我聽我朋友說第三期可以開刀啊?又不是第四期,聽說能開刀就應該要趕快開一開比較好?他自己都想要趕快開一開啦!」
有時候病人與家屬會有這種疑問,而且在一般的觀念中,只有很嚴重的末期癌症才會不開刀轉而採取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
的確,對於大部分的癌症而言,若是沒有遠端轉移,手術治療會是首選治療方式。但是在一些狀況下,先採取術前化學治療甚至合併術前放射治療反而是有好處的,甚至會讓之後的手術更加順利。
那到底什麼是直腸癌的「完全術前治療」呢?這就必須先提到直腸癌的治療過程。
一般而言,直腸癌依據不同嚴重程度大致上有以下幾種治療方針:
一、直接手術,術後不需其他治療。
二、直接手術,術後需輔助化學治療。
三、先行術前化學治療合併術前放射治療,接著手術,術後再接著輔助化學治療。
然而「完全術前治療」就是在第三種的「手術」前,再加上較為完整的化學治療療程。
為什麼完全術前治療對於直腸癌會這麼重要呢?因為直腸癌的治療有幾項目標,包括完整的腫瘤切除、降低遠端復發、盡可能保留肛門等等。而且在局部晚期的直腸癌中,往往已侵犯周圍組織,超出腸道邊界,侵犯肛門括約肌,導致局部切除困難(切不乾淨)、無法保留肛門(需做腸造口)等,影響後續存活與生活品質下降。早些年前治療指引對於局部晚期直腸癌已建議在術前先進行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先使腫瘤縮小再手術,以增加完整切除與保留肛門的成功率。到2023年治療指引對於局部晚期直腸癌已建議給予「完全術前治療」。
完全術前治療也可以想作是將原先在術後進行的化學治療提前到術前給予,以爭取以下好處:
一、更高機會達到病理完全緩解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
二、延長無疾病存活 Disease-free survival(DFS) 。
三、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並且維持相同的治療安全性。
歐洲的研究者於2020年發表了RAPIDO臨床試驗的結果,驗證了「完全術前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的成效。這項跨國多中心研究共納入了920位病人,絕大多數病人都按計畫接受了治療。
 「完全術前治療」組有較低的三年疾病相關治療失敗率(局部無法切除、局部切不乾淨、局部復發、遠端轉移、治療相關死亡)為 23.7%,對照組為 30.4%。
 「完全術前治療」組有較少的遠端轉移20.0%,對照組為 26.8%。
 「完全術前治療」組有較高的病理完全緩解28%,對照組為14%。

接著是2021年發表的PRODIGE23臨床試驗,於法國執行的多中心臨床試驗,也得到類似的結果。
 「完全術前治療」組有較高的病理完全緩解率28%,對照組為12%。
 「完全術前治療」組也有較高的無疾病存活、無轉移存活與總存活率。
這兩組大型的臨床試驗告訴我們,在維持相同的治療安全性下,「完全術前治療」有更高機會達到病理完全緩解,且減少疾病相關死亡。新竹臺大分院已導入「完全術前治療」做為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治療,我們觀察到病人尚未開刀前體力較佳,對化療的耐受程度較高。而且病人可以利用放射治療後的腫瘤縮小期進行化療,化療時間也不會被術後的復原期所延後。

醫療補給站
▌ 淺談疥瘡
撰文者|皮膚科 蔡昀儒醫師

疥瘡是因疥蟎感染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疥蟎是一種肉眼難以察覺的皮膚寄生蟲,成蟲的大小約為0.3mm,寄生在人體皮膚的角質層,在寄生時雌性疥蟎會在皮膚內挖掘隧道,且在隧道內留下卵和糞便,人體對疥蟎及其排泄物產生過敏反應而產生症狀。 雌性疥蟎產下的卵約在3-4日後孵化,孵出的幼蟎約1-2周後會發育為成蟲,開始新一輪的生活史和繁殖循環。
疥瘡傳染途徑
疥瘡主要是經由人與人皮膚接觸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共用毛巾、床單、棉被、內衣褲等間接接觸感染。群體生活最容易出現傳染,常可見家庭、學校、軍隊、安養院、監獄等的群聚感染。另外,免疫能力較差、年長、失能、神經疾病人者,可能會感染較嚴重的結痂型疥瘡(又稱挪威疥),病人身上會出現厚痂皮的疹子,內含大量的蟎及卵,但因疥蟎寄生的數量較多,可能多達上千隻,甚至百萬隻,傳染力較強;病人身上的蟎會掉落在衣服、床鋪及傢俱上,因此感染挪威疥的病人必須盡速進行治療,避免造成大流行。

疥瘡臨床症狀
第一次感染疥瘡,不會立刻出現症狀,約一個月才會出現症狀,但病人感染後即使症狀尚未出現也具有傳染力,所以疥瘡治療必須同時治療周圍無症狀的接觸者;若為二次感染,因人體已對疥蟎致敏,症狀約1至4天就會出現。
疥蟎會寄生在皮膚表層,以螯肢和足爪在角質層開鑿出隧道產卵,這些隧道會在皮膚表面呈現灰白或皮膚色的線,特別在人體皺摺處及柔軟的地方,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腕、肘、腋下、腰、乳頭、陰莖、屁股等。疥蟎在人體通常只有10至15隻,所以不易發現。疥瘡通常不會出現在成人的顏面,而嬰幼兒感染時則可能發生於頭頸或顏面。
在皮膚上可能會發現散在性粟粒大之小紅丘疹,丘疹上偶可見水疱或小膿疱。這些皮疹會產生劇癢,特別是在夜間更加嚴重,因此在皮膚上看見抓痕,結痂之丘疹或小色素沈著點,甚至因搔抓而產生繼發性細菌感染或濕疹樣變化。疥瘡的另一特色為在生殖器、鼠蹊、臀部、腋下出現劇癢之結節,在男性的生殖器結節是疥瘡的病癥性特殊病癥。
疥瘡的診斷
經由皮膚科醫師的病史詢問 (如夜間劇癢或家族團體生活內有同樣病狀的人),以及從頭到腳小心的皮膚檢查(典型的皮疹分布、疥隧道、生殖器結節等),通常可以確診出大部份的病人。此外,根據2020年發表的國際專家共識,透過皮膚鏡或是數位影像皮膚鏡可以放大檢視疥隧道,由於疥隧道對於疥瘡診斷具有高度專一性,所以當發現時可以直接做為確診條件。如果對診斷仍有存疑的病例,可用小刀片將病灶刮下一些皮屑,加1至2滴KOH液,置於顯微鏡下,若見到疥蟲蟲體或卵,可以確立診斷。
疥瘡的治療
依醫師指示塗抹抗疥藥,必須從脖子塗抹到腳底,全身都要塗到,如背部、屁股縫、陰部、肚臍、手指間、腳趾縫、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敷部位均須徹底塗遍,不應只塗抹發癢部位。另外對於幼兒或老年病人,建議頭皮和臉部也要塗抹藥膏治療。
若有合併症,如細菌感染的情況發生,可給予抗生素治療,若有濕疹樣的變化,可給予抗組織胺及短期的類固醇藥膏。要注意的是,家庭或團體生活中有直接皮膚接觸的人,一定要同時治療,並採取預防措施,才能避免互相傳染。
除去疥蟎及卵後,皮膚發癢及疹子約需一個月才會全部消失,此時可使用止癢的外用及口服藥物,以緩和症狀。若治療後2 ~ 4週皮膚仍會發癢或疹子再度出現,可能需要再次治療。

如何預防疥瘡
由於疥瘡是一種傳染病,在疥瘡防治上宜注意以下幾點:
1. 貼身衣物、床單、被單先用熱水(60度以上)燙10分鐘或煮沸或電熨斗燙過後,再清洗。
2. 棉被或無法燙的衣物可置入大太陽下曝曬或高溫烘乾,並靜置一週勿穿、勿用,待疥蟲自然死亡。
3. 發病期間不可與他人混用床單、毛巾、內衣褲。
4. 發病期間不到公共場所(如旅館、飯店、值班室)過夜,或洗三溫暖。
5. 若為挪威型(結痂型)疥瘡病人,建議使用吸塵器徹底移除生活環境脫落的皮屑。
因疥蟎離開人體無法長期存活,會在2至4天後脫水死亡 (但氣溫越低,濕度越高,疥瘡離開人體可存活期間越久),所以疥瘡治療最重要的還是將所有可能接觸者於同一時間接受治療,當群體中所有人都同時治療時,環境中的少數疥蟎也勢必因無可感染宿主而死亡,所以治療疥瘡無須對環境做過度消毒。

活動訊息
▌ 門診團體衛教活動

藝文走廊
▌ 2024見蝶重生─竹塹社大游千儀師生聯展
展出者:游千儀老師、謝瑞芳老師、陳品竹、魏英峰、劉美惠、邱玉青、薛文婷
展出時間:113 年 01 月 01 日至 03 月 31 日
展出地點:新竹醫院一樓門診大廳及兩側長廊


  從事藝術創作與美術教學多年的游千儀,學生年齡橫跨老中青三代,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對於藝術充滿濃厚的興趣,並自幼稚
園開始展現其潛能,一路參加繪畫比賽得獎,到高中與大學都是就讀設計相關科系,累積豐富的專業實力,直至今日仍持續保持研究
創新的精神,不斷為藝術創作而努力。
  長年在創作並致力於蝶古巴特藝術拼貼的推廣路上,不乏有舉步維艱,孤身奮鬥的時候,但教學的舞台讓她能夠堅持最初追求的
夢想與決心,她很珍惜竹塹社區大學提供的機會與資源,在其中默默的耕耘及努力。目前游千儀除了是傑羅思蝶古巴特教室的負責人
外,並擔任各類社福機構、協會、大學、國中等學校、竹塹社區大學等各單位的社團老師及課程講師,及新竹縣市的街頭藝人。
  她所致力推廣的蝶古巴特(DECOUPAGE),是指在物體表面黏貼剪下的色紙圖樣、印花、花布等,拼貼裝飾於傢飾物品或傢俱上,
並結合特別的繪畫效果、金箔與其他裝飾元素,表現出個人創意或設計的一種裝飾藝術。不論是素面傢飾品或用具、看膩的舊家具,
或想丟棄的置物盒,經由蝶古巴特的改造,這些原本不起眼的飾品、用具,也能搖身變成兼具實用性與藝術觀賞價值。
  此次的師生聯展,是她的第二次師生聯展,共展出作品共23幅,期待每位來院觀賞展覽的民眾,都可以「看見蝶古巴特賦予環保
回收物新生的力量」。

▌ 「睜開雙眼 擁抱未知」林依萱創作個展
展出者:林依萱
展出時間:113 年 01 月 01 日至 03月 31 日
展出地點: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二樓門診區長廊

  人生中唯一不變的,是無常。無常中的死亡,更是每個人必定會遇到的。展出者是位專業醫護人員,以臨床照顧經驗為基礎,
以生命價值為發想,為藝術作品注入療癒的能量。透過藝術創作,希望能引導大家與自我生命對話,思考死亡,進而擁有面對生命
逝去的勇氣。
林依萱,自幼喜好繪畫,現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護理之家擔任護理師,工作中偶然發現隨筆的長者肖像畫,竟能撫慰家屬的不
安,於是在忙碌工作之餘進修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運用藝術專長結合護理專業,推廣銀髮族藝術治療活動。在她豐富的
想像力下,創造出一隻名為「Lazy cat」的貓咪,牠可以飛天、也能遁地、時而漫步在雲端、時而徜徉在海裡,偶爾有意想不到的
荒唐行徑,也會化作各式各樣的形體,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希望藉由變化無窮的神奇喵喵,帶給人們生活的希望。
本次「睜開雙眼 擁抱未知」林依萱創作個展共展出15幅作品,希望Lazy cat能引導您探究自己內心的小宇宙,期望展覽中的某
張畫作或某句文字能觸動您的心,感受到作者的理念-「生命價值不在長度而是寬度,更重要的是擁有好的生活品質,及有尊嚴的享
受生命餘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