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新聞稿

新聞稿內容
標  題
複合式手術室,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最佳選擇
張貼日期
2023-07-04
張貼單位
神經外科徐秋豪醫師
內  容

    70歲的Z女士,因劇烈頭痛,且有嘔吐的情形,緊急被送往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急診室。經電腦斷層及血管檢查,醫師發現病人左側後交通動脈瘤破裂,合併瀰漫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並藉腦部血管攝影檢查,顯示病人後大腦動脈是直接從內頸動脈分枝至後交通動脈而來,和大多數人從基底動脈分枝而來不同,手術過程若傷到後交通動脈,可能將造成嚴重腦幹缺血的後遺症,因而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度及風險。醫師經與家屬充分說明後,安排病人至複合式手術室,同時進行開顱及血管攝影手術。複合式手術室中配有多軸血管攝影系統,動脈瘤經開顱夾閉後,醫師可立刻透過顱內血管攝影確認病人動脈瘤處理情形及周遭重要的腦部血管是否損傷。Z女士術後恢復良好,也沒有出現新的神經症狀,並於一週後順利出院。

    新竹臺大分院神經外科徐秋豪醫師解釋,「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某處較為脆弱的腦血管壁,在長時間血液衝擊之下逐漸膨大,而形成瘤狀物,通常發生的位置是在血管分枝處。顱內動脈瘤多發生於40至70歲,而50歲以上的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略高。這樣的「瘤」平常大多沒有任何症狀,但它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因為愈脹愈大或是血液衝擊力量太強而破裂,導致大量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出血典型症狀是突發的爆炸性頭痛,常常會合併頸部僵直、噁心或嘔吐,嚴重的話則會意識改變,甚至當場死亡。這類型的腦出血死亡率極高,常因各種併發症如急性水腦症、嚴重腦部發炎反應、血管痙攣等,而導致後遺症或死亡,故需要神經外科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謹慎地照護,才能有較好的預後。

    徐秋豪醫師提醒,治療腦動脈瘤主要分為「開顱動脈瘤夾閉」及「動脈瘤栓塞」兩種方式,無論哪一種治療方式,都建議出血發生後要盡快接受治療,因為破裂過後的動脈瘤相當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會再次破裂出血,倘若發生再次出血,死亡率可能會高達六成以上。而像Z女士特殊血管變異的病人,往往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及風險,複合式手術室可透過先進的血管攝影系統,在開顱手術中能夠同時進行血管攝影,幫助執刀醫師在進行動脈瘤手術時,可立即檢視動脈瘤是否完整夾除,亦可確認手術過程是否有影響到正常血管;醫師也能在手術過程中依病人情況於單次手術中調整修正,病人不需要特別運送到其他檢查室或是反覆進出手術室。倘若手術過程中遇到血管受損的狀況,也可以視情況立即合併腦血管介入治療;不僅大幅度提昇治療的準確度及安全性,也提高整體醫療效率。

    徐秋豪醫師表示,科技的進步推動了醫療的進步,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的複合式手術室目前已常規執行各種手術,特別是最為複雜且困難的腦血管手術,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動靜脈廔管、腦血管繞道手術等,在手術室血管攝影系統的相輔相成之下,醫師開刀的過程中就像擁有了堅強的後盾,不僅大幅度地降低手術的風險,也能讓病人更加安心。

 

圖片說明
新竹臺大分院徐秋豪醫師(左1)及神經外科複合式手術室團隊。 新竹臺大分院徐秋豪醫師(左1)及神經外科複合式手術室團隊。
資料維護人:秘書室 江服務員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