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我願意聽你說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安寧服務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一個生命的流逝
作  者
取自安寧照顧基金會
張貼日期
2021-12-24
張貼單位
安寧服務
內  容

(以下的人物為化名)
  少君是一位相當年輕的病人,原本應該在校園過著繽紛的學生生活,無憂無慮。然而,卻因為癌症的侵襲,年輕可貴的生命就此畫上休止符。
  少君的母親單身扶養他成長,因為先生年早對家庭鮮少照顧,而後雖然開始要關心他們母子,卻因酗酒而猝死。少君還有一位哥哥大他一歲,和他讀同一所學校。少君住院時,母親辭去工作,專心照顧他,雖然經濟困乏,但母親總竭盡所能地提供少君所需要、想要的。
  當少君在病房中狀況一天不如一天,母親的焦慮也隨之升高,他希望少君不要再承受痛苦,卻又害怕少君真的離開他。
  少君仍然還是和母親分離了,在中秋後幾天。中秋那天,勇敢的少君告訴母親:「媽媽,以後當你看到月亮時,就好像我再看著你,你不是孤單的。」母親含著淚的點頭。
  少君的靈堂,放置在家中,讓少君的老師和同學們可以一起來悼念他。但是當母親看到少君的同學們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上學時,母親的整顆心揪在一起,心理許多的不明白:為何我孩子的生命如此短暫?為什麼我看不到他長大?
  他之後的生活,白天有工作,暫時讓腦子有是忙碌,但回到家中,心裡卻總是感覺難過,眼淚也不自覺地流下來,晚上根本很難入睡,少君從小到大的影像猶如放電影一般,幕幕在前,揮之不去。他找不到別人談這些龐大的思緒,他甚至害怕鄰居和親友的眼光,好似他這位母親不好,連孩子都保護不了。
  他常告訴自己,要堅強,生活還是得活下去,而且還有一位孩子需要他。但他的內心仍然有停不了的「為什麼」?為什麼他一輩子愁苦,先生早逝,小兒子也被帶走,等大兒子畢業,成家立業時,他又為什麼而活下去呢?
  生活的空虛、空洞,到底要到幾時呢?

  當所愛的人死亡,是一個仁生命中最重的的失落,因為我們的生活與這個人有大多在一起的部分,不只是具體的(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還包括情緒的共同分享與分擔(快樂、哀傷、生氣、沮喪...)。
  而失去的也不只是一個生命而已,它可能隱藏多重的失落,例如失去對未來的希望、夢想、失去一份關係、失去穩定的生活等。
  所以,當所愛的人死亡,伴隨而來的感覺便是悲傷的情緒;一種生命遭受破壞及不完整的感覺。
  每一個人因悲傷而反應出的行為會有所不同,有的人會不斷哭泣、有的人會麻木恍惚、有些人會憤怒指責、有人可能會一直不停說話,這些行為沒有對錯之分,它可能來自於個人面對失落時的行為模式,或者是紓解內心因悲働引發的壓力。
  當所愛的人死亡時,悲傷的感覺和反應是最大的,一個好好的人剎那間的消逝,任怎麼哭喊都喚不醒,也不能和你再說話,一時間是非常難接受的。
  之後,會面對許多必須要處理的事,例如喪葬處理、戶籍死亡登記、住宅內死者遺物整理,這會讓自己一次又一次面對親人死亡的事實,雖然意志力讓自己處理了許多事,但悲傷的感覺卻一直累積,很怕自己一個人獨處或夜晚睡眠時,親人的面孔、話語會一直湧現,生活無法找到新的起點與方式。
  約半年之後,新的角色及生活會漸漸步上軌道,對生活會重新找回一些可掌握的感覺,但仍會常想起逝者,心痛及思念的感覺仍然存在,但強度沒有像剛遭遇時一般。自己可能會有一些疑問:為什麼我還是這麼難過?什麼時候自己不會再感到這麼悲傷?
  些人可能會急著讓自己看起來不這麼糟,原因可能是怕別人擔心、怕自己因心情沉重找活動力或者別人不了解而不願再談論。正因為如此,孤單、悲傷的感覺常常一個人承受,無人可了解。
  在一些特殊節日,悲傷的感覺也會再回來,例如忌日、死者的生日,或與死者有關的節慶(父親節、母親節、兒童節)、習俗裡團聚的節日(過年、端午節、中秋節、聖誕節)等,都會想到過去與死者的種種回憶,對生命的不可掌握仍會有些感嘆及無奈。
  最好面對悲傷的方式是不壓抑並且面對它,當你了解它、認識它時,它就被你掌握住,比較不容易傷害到你了。
  許多人的悲傷久久不能復原並具有毀壞姓,正是因為恐懼它,並且花了許多力量壓制它,往往使傷害的力量更大。常見的情形有酗酒、藥癮、用過多的工作麻痺感覺、告訴自己過多的命令(不要哭、趕快站起來、一切都沒變...),甚至把自己與社會隔離,內心許多想法無法與別人談論,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傷人或自傷)。
  每一個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接會面臨喪親的經驗,若處理得好,這經驗會幫助我們的生命增加韌度,並且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的本質,並且能教育我們下一代有能力去面對失落與分離。
  若你想從悲傷中復原,首先,就從了解悲傷開始,並且學習與它共處。

資料維護人:護理部 邱護理師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