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更新日期:2023-08-24
婦產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乳癌使用泰莫西芬的迷思
作  者
童寶玲
張貼日期
2023-03-13
張貼單位
婦產部
內  容

乳癌佔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每年約有15,000人罹患乳癌,人數逐年在增加中。大部分的乳癌都能早期發現,以手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可將癌症去除乾淨。但是乳癌的復發率高,一般癌症治療五年後就痊癒的觀念,在乳癌不適用,乳癌可以在很多年後復發。幸好,七成左右的乳癌,荷爾蒙接受體呈陽性,在治療後可以口服荷爾蒙泰莫西芬,抑制荷爾蒙對乳癌的作用,使乳癌復發率及死亡率減少一半。早期研究認為使用泰莫西芬五年即可,2013年後大型的研究更進一步建議泰莫西芬使用10年,會讓乳癌發生率再減少4%,死亡率再減少3%。

臨床上常碰到使用泰莫西芬的種種問題:

Q:使用泰莫西芬月經不會來?
A: 不正確。泰莫西芬對乳房細胞及乳癌是抑制作用,可以很有效預防乳癌復發。但對子宮是刺激作用,不會改變排卵及月經週期。使用泰莫西芬月經不來的原因大部分是個人壓力造成不排卵,而導致月經延後。當然,月經不來還要想到會不會懷孕了,或是已經更年期了。


Q2: 泰莫西芬使用會造成子宮內膜癌?
A: 很多病人有乳癌,沒多久就發現子宮內膜癌。也有些人先發現子宮內膜癌後,得到乳癌。兩者好發年齡都在56歲,造成癌症的危險因子也有很多相同處,都是與體內過高的荷爾蒙及愛好精緻食品有關(子宮內膜癌還和肥胖及糖尿病有關)。因此,同時罹患這兩種癌症的機會很高。泰莫西芬因為對子宮內膜是刺激作用,因此使用後會增加子宮內膜病變的危險。估計使用五年後,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會增加一倍。一般女性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會是5/1000人, 而使用泰莫西芬五年後是13/1000人。如果估計乳癌患者使用泰莫西芬5年,可以使乳癌復發率從60/1000人下降到30/1000人。換算過來,使用泰莫西芬減少乳癌卻只增加一些子宮內膜癌,還是挺值得的。但是,泰莫西芬要使用10年,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人數會不會增加,目前沒有明確數據。

Q. 泰莫西芬使用後得到子宮內膜癌怎麼辦?
A. 使用泰莫西芬後發生子宮內膜癌,以最常見的子宮內膜樣癌為主,發現時為初期癌症,手術治療後預後極佳。但在使用泰莫西芬兩年後,乳癌復發率會減少,但子宮內膜癌會增加,尤其是發生罕見的子宮內膜癌,如:亮細胞癌、混合性密勒腫瘤、子宮肉癌增加,這些癌症預後差,發生原因和泰莫西芬的關係不明確。還好,個案數不多。

Q. 使用泰莫西芬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病變?
A. 預防很難,但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病變則沒問題。超音波是最佳的工具。在使用泰莫西芬前會建議先接受超音波檢查了解子宮構造,使用半年至一年期間定期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狀況。子宮內膜的厚度及型態會隨著月經週期變化,更年期後子宮內膜厚度在5到8mm之內。在更年期後使用泰莫西芬會造成內膜變厚。很多研究發現子宮內膜厚度在10 mm或12 mm以上,有異常的可能性會增加。但是子宮內膜變厚是參考,不正常出血才是最重要的指標。

Q. 有沒有更精確的檢測方法?子宮鏡及子宮內膜切片呢?
A. 子宮鏡檢查是屬於侵入性的檢查。無麻醉下,以3至5mm直徑的子宮鏡伸入子宮內腔,目視子宮內膜狀況。在使用泰莫西芬後發現子宮內膜會從萎縮狀態變成充血狀態,然後呈現囊狀變化。導致超音波下內膜測量起來變厚。使用泰莫西芬5年內,有1/3到1/4的比例會出現子宮內膜息肉,是良性的病變。子宮鏡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癌或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比例約2/100人。當子宮鏡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時,得執行麻醉下的子宮內膜切片,才能確認診斷。

Q. 預測使用泰莫西芬後子宮內膜癌的估算法?
A. 有些文獻就使用泰莫西芬後估算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子宮內膜癌危險估算倍數
使用泰莫西芬超過3年 2 X
超音波: 子宮內膜厚度大於12 mm 3 X
不正常陰道出血 7 X

結論:
乳癌雖可怕,但定期乳房檢查、積極治療,可以大大減少乳癌的可怕。大部分乳癌患者治療後,可使用泰莫西芬而有效減少乳癌的復發。泰莫西芬使用後會增加少量子宮內膜癌,正確的觀念及定期子宮內膜檢查,尤其是在發現不正常出血時,積極接受就醫,就不用擔心使用泰莫西芬的危險,可以有效預防乳癌的復發。
 

資料維護人:婦產部 李副管理師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