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更新日期:2024-02-19
心臟血管內科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主動脈瓣膜狹窄
作  者
廖哲偉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心臟血管內科
內  容

一天早上,長年高血壓的陳爺爺被家人發現呼吸急促,坐立難安,因此緊急送至急診室,初步診察發現是急性肺水腫合併低血氧性呼吸衰竭;在接受插管穩定呼吸後,陳爺爺就被送至心臟科加護病房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加護病房心臟科主治醫師很快就診斷出,除了一波急性心肌梗塞併發心衰竭肺水腫之外,陳爺爺還合併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心臟內外科合力之下,陳爺爺在心導管診斷出心臟三條冠狀動脈都有嚴重阻塞之後,隨即接受冠狀動脈繞道合併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後兩天順利拔管,一個多星期後即出院回家休養。


台大新竹分院心臟科廖哲偉醫師表示,隨著人口的老化,患有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人愈來愈多,這些病人多半在70歲之後出現症狀,但如果是先天雙瓣主動脈瓣(正常為三瓣)的病人則可能會提早至50歲。主動脈瓣狹窄造成的典型臨床症狀為活動時候覺得喘、心絞痛、暈厥,到最嚴重時會進展至心衰竭。輕度、中度或是無症狀嚴重主動脈狹窄的病人不需要治療瓣膜本身的問題,但需要控制其他相關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


無症狀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病人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注意是否有上述症狀出現,避免劇烈活動。一旦有症狀出現就必須儘速就醫和心臟科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是唯一改善瓣膜功能的方法,若不接受手術治療,出現心絞痛的病人平均存活5年,出現暈厥3年,進展至心衰竭則降到2年,並且隨時有猝死的風險。除了開胸手術,現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也愈來愈成熟,年紀太大又合併多重內科疾病,經心臟外科評估為手術高風險或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可以考慮此種先進的治療方式;和傳統開胸手術相比,傷口小,復原速度快,也不須要體外心肺循環。TAVI的出現對這群病人來說是莫大的福音,和一年死亡率高達一半以上的保守治療相比,TAVI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症狀及存活率,不過目前仍為全額自費,費用相對高昂。


當家中的老人家開始活動力下降、容易疲勞、活動呼吸不順時儘早帶給醫師評估,只需要仔細的聽診配合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就可以判斷是不是有心臟瓣膜功能異常的情形,早期發現,早期接受適切的追蹤治療。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