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更新日期:2024-02-19
心臟血管內科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治療
作  者
廖敏村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心臟血管內科
內  容

一位72歲鄭先生過去有心臟衰竭病史,平時規則使用心臟衰竭藥物治療,但仍經常有運動性呼吸困難及端坐呼吸等症狀。兩年前因急性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被送到台大新竹分院急診。急診醫師判斷血中氧氣濃度過低併發呼吸衰竭,緊急使用氣管內管插管與呼吸器治療,當天送到加護病房。使用利尿劑仍無法脫離呼吸器,經過心導管檢查顯示冠狀動脈並無狹窄。

住院期間,進一步了解其病史,過去一年心臟超音波已經顯示左心室射出分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心電圖顯示為左束分支傳導阻斷,符合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治療的適應症。因此廖敏村醫師幫病患申請機器,經過一個多禮拜,審查通過後,廖敏村醫師安排手術植入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之後病患的氣管內管順利移除而不需使用呼吸器。病患順利轉到普通病房,出院後安排門診追蹤治療。目前兩年來規則在門診每三到六個月追蹤節律器功能,且鄭先生現在每天可以到操場行走一個小時而無明顯運動呼吸困難。其心臟收縮力亦有顯著改善,追蹤的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心室射出分率接近百分之五十。<

心臟衰竭病患診斷後除了藥物治療外,找出背後的原因並加以治療非常重要,常見的原因有高血壓控制不佳、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等等,還有其他較少見的原因。當針對病因給予治療,再經過心臟衰竭藥物的使用後,若發現仍無法改善心臟衰竭症狀,則可評估是否適合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的治療。此機器可以讓心臟同步收縮,改善心臟功能,故必須是心電圖呈現不同步收縮的狀態,目前台灣的適應症只有應用在左束分支傳導阻斷,且病患左心室射出分率需小於三十五。

這些接受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治療的病患,大概有七成病患會有明顯的心臟功能與症狀改善,另外三成則反應不佳。需要此種心臟節律器的病患並不多,台灣地區每年約一百到兩百人左右,近年趨勢持平沒有增加。目前台大新竹分院三年來植入二十多例。植入方式跟一般的心律調節器沒有太大差別。目前台大新竹分院植入方式為,在鎖骨下區域局部麻醉約五成五公分,將一條導線從鎖骨下靜脈經冠狀竇(即心臟的靜脈回流血管)放置到位於左心室側壁的分支,另外與一般節律器相同將兩條導線分別放到右心室與右心房,之後將節律器放置在肌肉上層。主要因為增加了一條到冠狀竇分支的導線,故會增加難度與手術時間,手術過程平均約兩到三小時。之後病患藥物使用與機器的追蹤評估也很重要,約三到六個月需追蹤機器功能,並適時調整藥物,如此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