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精神醫學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看新聞胸痛,小心焦慮症 ~ 風險社會
作  者
精神醫學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精神醫學部
內  容

本文部份內容刊載《蘋果日報》2016年11月13日,作者陳頌威
 
「聽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我一陣恐慌、胸痛、坐立難安,我想世界秩序完蛋了!」個案訴說這段話,身體檢查正常,醫師判斷是焦慮引起自律神經反應。隨著科技文明發展,人類逐漸遠離天災猛獸之原始風險,但心靈卻大量曝露在新興風險中。常見新興風險的形式,如「全球化風險」與「科技風險」,概念源自慕尼黑大學社會學貝克教授的《風險社會》一書。

1.「全球化風險」意指市場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貿易國際化,國家政府難以管制各種問題,風險透過全球化擴散出去,造成各地不可控制的風險形態;媒體網路發達,也讓人們覺得風險彷彿發生在身邊。舉例,美國總統他當選是否影響台海安全?北韓核戰會爆發嗎?茲卡病毒會不會傳染到國內?101大樓會成為恐攻目標嗎?
2.「科技風險」係因科技作為資本主義生產工具,缺乏社會監督控制,產生不可預期的風險,人們也無法由專家解釋得到確定答案。舉例,手機電磁波會致癌嗎?一杯珍珠奶茶含的塑化劑傷身嗎?3C產品藍光傷眼嗎?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這是劣質油品嗎?現代人真辛苦,拜科技資訊之賜,遠在天邊的事,細微難見之物,都可能是潛在風險。換句話說,如果您想尋找「有哪裡不對勁」時,很容易就找到對號入座的對象了!

焦慮是人類面對潛在風險威脅的緊張情緒,是個體心理反應,也有生理基礎 (如神經傳導物質)。慢性持續的焦慮,個體會自覺無法控制自己的擔憂,出現坐立難安、易疲倦、暴躁易怒、肌肉緊繃、失眠等症狀。急性強烈的焦慮,又稱恐慌發作,個體有自律神經系統亢奮症狀,如心跳加快、心悸、發抖、呼吸急速、窒息感、胸悶、腹部不適、暈眩、感到快失去控制、感到快要死掉等。

不確定的年代,需要更確定的自我。陳醫師建議大家培養自覺並調整認知思考方式,將腦內的問句 (這事一旦發生怎麼辦?這東西有問題嗎?) 與驚嘆句 (這下慘了!完蛋了!),嘗試以肯定句來接續下去 (如果這事發生時還可以怎麼作、這事發生未必有不好結果、可再與人討論如何解決)。另一方面,醫師建議大家培養放鬆方式,注意力轉移、頭腦放空、深呼吸、靜態遊戲等活動可平撫焦慮且減緩自律神經系統亢奮。最後,焦慮情緒若惡化到內心痛苦或影響功能的程度,即「焦慮症」。民眾若靠意志力無法克服苦楚,不妨考慮精神科協助,經藥物或心理治療,多數人可回復平靜安適。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