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精神醫學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補腦養心︰自律神經失調之現代療法
作  者
精神醫學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精神醫學部
內  容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戒強》

中華文化自古崇尚身心一體陰陽平衡之道,《黃帝內經》有「七情內傷」之說,意指情緒透過自律神經而影響身體功能。隨著分子生物學與影像醫學發展,現代醫學對於腦部已達前所未有之理解層次。邏輯敏銳的現代人喜歡問「自律神經為什麼失調?」自律神經失調是「下游」結果,「中游」路徑是腦部情緒狀態如焦慮憂鬱,「上游」源頭則是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過程。


一、自律神經失調之生理機制與臨床表徵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分布全身。將身體比喻為跑車,交感神經負責催油門,讓身體活躍激動。副交感神經負責踩煞車,讓身體舒緩休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交替協調,身體能穩定平衡。外在壓力打破此平衡,使交感神經過度活躍,驚到凍未條!外在壓力經腦部額葉認知解讀,於腦部邊緣系統產生「情緒」如焦慮憂鬱,影響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引起全身交感神經系統活躍,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肌肉緊繃等症狀。
自律神經系統分布全身,其臨床表徵包羅萬象從頭到腳,與許多身體疾病相似。焦慮、失眠、頭痛、耳鳴、口乾、味覺異常、喉嚨異物感、呼吸困難、心悸、胸悶、便秘、腹瀉、頻尿、陽萎、肌肉酸痛、發抖、疲勞。講究安全之現代醫學以「排除法」診斷自律神經失調。民眾出現以上症狀,建議首先根據症狀選擇科別檢查,排除身體疾病;如耳鳴看耳鼻喉科。若檢查無身體疾病,症狀仍痛苦,則考慮自律神經失調之可能性,建議就診精神科。


二、自律神經失調的治本之道:補腦,養心
現代醫學對自律神經失調採用追本溯源的治本方式,其一補腦,其二養心。補腦即「補充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此神經傳導物質作用為調控腦部掌管情緒區域,如額葉與邊緣系統。血清素匱乏,造成憂鬱焦慮情緒持續,衍生下游自律神經失調。無成癮性的抗憂鬱劑,可增加血清素而改善憂鬱焦慮,服用2周出現效果,建議使用3個月。

養心乃「修養心性調和情理」。東西方智慧已運用於精神醫學與心理學。西方認知行為心理學,著重理性「分析」思考過程,找出產生情緒的不合理思考,發展合理替代思考;行為治療如深呼吸與活動安排,鼓勵愉悅放鬆活動。東方精神修煉將順其自然、無所求、不執著的心理態度「融入」日常生活,體現於禪修、太極、茶道、靜坐等修行。總之,自律神經因腦部情緒狀態而失調,現代醫學「補腦.養心」乃治本之道。資訊爆炸時代新人類,更應培養柔軟心境與慢活風格,讓自律神經系統回歸自然平衡!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