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小兒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左上臂上的疤痕:談卡介苗接種後的處置
作  者
陳文發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小兒部
內  容

左上臂上的疤痕:談卡介苗接種後的處置

作者:陳文發

每個人身上或許都有因為過去受傷留下的疤痕,但大家共有的疤痕,就是位在左上臂上,因卡介苗注射後留下的疤痕。說起這個疤痕,學問可不小,它可是為了保護你我的健康而留下的疤痕。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感染科陳文發醫師挽起衣袖,展現了他的卡介苗疤痕。

陳醫師解釋:卡介苗,也稱為BCG疫苗,是結核病防治的重要工具之一。雖然對於防治一般肺結核疾病的效益差強人意,但對於嚴重的結核疾病,如散播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與結核性腦膜炎,仍有其角色。雖然台灣的結核病盛行率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未降低至足以貿然取消施打卡介苗的接種。

在台灣,國民的卡介苗接種皆由受過嚴格訓練的護理師採由皮內注射的方式接種。卡介苗接種後,大約2週內會形成一個紅色的小結節,可能稍微搔癢但不會造成發燒,這時只要持續觀察,不必擦藥或覆蓋;4-6週後,結節可能會潰爛或形成膿瘍,甚至稍微流出帶點血水的組織液或膿,照顧者可以無菌紗布或棉棒拭淨即可,避免擠壓,如果分泌物較多容易沾到衣物,可以無菌小紗布覆蓋,接種部位即使有上述狀況,大部份在3個月內都會乾掉結痂,形成疤痕。

少部分接種卡介苗的嬰幼兒,在接種3個月後,傷口仍持續化膿、紅腫變大,或照顧者觀察到同側腋下淋巴結、同側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這時就要考慮帶寶寶就醫了。陳文發醫師的門診,常常接到幼兒卡介苗接種後產生的問題的轉診,陳醫師也常常耐心地跟父母和照顧者解說該注意的事項和處置。陳醫師說明:卡介苗,是屬於活性減毒疫苗,有機會造成嚴正免疫不全的寶寶感染,在免疫力正常的寶寶,有很低的機會會造成一些少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潰瘍以及腋下或頸部淋巴腺炎。

陳醫師進一步分析,卡介苗接種是有可能發生機率不高的嚴重不良反應,如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發生機率為百萬分之50左右。過去觀察到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的發生,可能跟出生早期接種卡介苗疫苗相關,因此自2016年1月1日起,卡介苗適合接種的年齡由出生24小時後及早接種,調整成出生後5至8個月接種,以期降低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的發生。至於輕微局部的不良反應,大部分都採取保守治療,可以持續觀察並定期回診,只有少數的寶寶需要使用細針抽吸膿瘍或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幾乎不必開刀。陳文發醫師回憶這幾年來治療的寶寶,只有一位是少見侵犯胸壁上卡介苗膿瘍,剛開始在基層診所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醫師使用一般的抗生素治療發現無效,後來轉到醫院,陳醫師敏感地警覺到有可能是卡介苗的不良反應,將抽出的膿液送檢證實確定,並經口服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因傷口疤痕範圍較大,外觀不雅,才轉介整形外科醫師開刀修補疤痕。

陳文發醫師呼籲家長,如果遇到接種卡介苗的嬰幼兒傷口3個月後仍持續化膿、紅腫擴大,或觀察到同側腋下淋巴結、同側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切莫自行塗抹藥膏(包括類固醇或抗生素),或將疫苗注射處覆蓋中草藥等,甚至無故讓寶寶白白挨刀;應該求助小兒科醫師,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判斷及處置。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