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小兒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小小孩夏天特有的燒燒退退--認識夏季熱
作  者
陳文發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小兒部
內  容

炎熱的夏日下午,兒科急診來了一位憂心忡忡的媽媽,手上抱了一位6個月大的女嬰,我還沒有開始問診,媽媽就等不及開口說:「醫師,我的小孩發燒燒了一個月了,四處看了醫生,該做的檢查都做了,都找不出原因,請您幫幫忙。」我看著眉頭深鎖的媽媽,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之後,再分析她交付給我的外院檢查報告,思索了一番,告訴媽媽小孩可能是「夏季熱」。
 
夏季熱,顧名思義,較常發生在夏天。夏季熱較常發生在3歲以下的小孩或早產兒,原因是小小孩身體的體溫控制中樞──下視丘仍不成熟,造成身體的體溫調節容易受外在高溫環境的影響而發熱。這種身體的發熱反應有些特色:
﹝1﹞體溫一般介於37.5C到39C,少見40C的高溫。﹝2﹞好發於一天之中的凌晨至中午,下午以後體溫自然下降,溫度起伏有規律。﹝3﹞小孩除了高溫時的煩躁不安,不會有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沒有嘔吐、拉肚子的腸胃不適,也沒有一般感染高燒時出現的畏寒、寒顫哆嗦以及手腳冰冷的症狀。﹝4﹞對退燒藥和抗生素無效。
 
夏季熱需與一般感染導致的發燒作區別,因此醫師須小心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因為小孩不是生病,所以抽血、驗尿或X光等檢查當然也都正常,這常常造成父母、甚至醫師的困擾,然而,只要詳加詢問病史、細心執行理學檢查,並交代父母回家做「功課’」,問題常常可以得到解決。
 
我交代媽媽讓小孩盡量待在通風的室內,將冷氣溫度設置在25C以下並以溫度計確實監控環境溫度,每四小時測量記錄小孩肛溫,並注意水份補充、尿量多寡,以及是否有感染等症狀。果不其然,3天後回門診,小孩的「發燒」不藥而癒了。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