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小兒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作  者
陳麒年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小兒部
內  容

一名36週早產出生的女嬰,於15天大時被家人發現有臉色發黑,活力不佳的現象,由家人帶至醫院求診,經過詳細檢查後緊急入住兒科加護病房治療。於住院期間,該女嬰診斷出有新生兒呼吸暫停及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肺炎,在氣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後,臨床狀況穩定並平安出院。藉由以上個案,提醒大家季節變化之際,要多留心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照顧與預防。
 
新生兒呼吸暫停的原因有許多種,常見的原因例如是極度早產兒,最主要和腦部呼吸控制中樞功能不成熟有關。此外,若有低血糖,低體溫,貧血或是如上述個案合併有感染問題,在抵抗力低的嬰幼兒都可能引起呼吸暫停,危害生命健康。對於住院中的早產兒來說,引起呼吸暫停的病原,多半是細菌或黴菌的菌血症。不過,對於在家中照顧的嬰幼兒來說,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則是最常見到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毒來源,家中成員若有咳嗽流鼻水或發燒則要小心,如果有明顯呼吸道症狀,應加強洗手且戴口罩,避免傳染給小朋友。
 
呼吸道融合病毒與一般的感冒病毒不同,在台灣好發於每年的二月到四月,或是八月到十月之間,受到感染的嬰幼兒會有咳嗽或發燒等症狀。在檢驗方面可以進行痰液RSV抗原檢驗來確定診斷,或是胸部X光攝影來排除其他的心肺疾病。家長有時也可聽到小孩有明顯的呼吸雜音與喘鳴聲,是常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所導致的急性細支氣管炎。嚴重者還會有食慾下降,呼吸急促,低血氧,呼吸暫停甚至演變到肺炎需要插管治療的情形都時有所聞。
 
早產兒與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病童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嚴重感染的高危險族群,他們被感染之後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或導致嚴重肺炎需插管與呼吸器治療的機會都比一般嬰幼兒高。此外,早產兒得到RSV感染之後,發生呼吸暫停的機會也比足月兒高出五到十倍以上。除了家長平時要多洗手戴口罩之外,如果出生週數小於或等於28週和併有慢性肺疾病的早產兒以及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幼兒併有血液動力學異常者,在台灣都可以接種專門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疫苗(Palivizumab)來加以預防感染。
 
若嬰幼兒感染到呼吸道融合病毒,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呼吸急促,食慾不佳,臉色蒼白,或臉色發黑現象,如果小孩有上述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護人員評估後盡速治療。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