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小兒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心室中膈缺損
作  者
小兒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小兒部
內  容

小兒科醫師在幫小朋友做身體檢查時,偶爾會發現心雜音,這是血流通過心臟構造振動而產生的聲音,並不全然是異常,有時候心臟構造正常的小朋友在生病發燒或激烈運動後,也可能產生功能性心雜音,這種雜音就屬於良性的。但心雜音中不乏有些情況是導因於心臟構造異常,心室中隔缺損即為一例。


正常心臟有左右兩個心室,中間有心室中膈做為分隔。心室中膈缺損便是指在心室中膈上有了破洞。心室中膈缺損為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裡約佔了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依據缺損的位置有不同的分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第二型,或稱膜邊型(perimembranous type),而東方人特別多的是第一型(高位型)。


心室中隔缺損的大小會影響症狀出現的時機。小的缺損可能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只有在聽診時可能會被醫師聽到心雜音。較大的缺損可能在嬰兒時期造成餵食困難、呼吸喘、盜汗、體重成長過慢、容易疲勞等症狀。嚴重時會因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胸痛、呼吸困難等等症狀。詳細的病史及身體檢查能提供醫師重要的診斷線索,一旦懷疑是心室中膈缺損,心臟超音波可以提供相當完整的診斷。至於心導管檢查,多半是作為手術前的評估,並非例行檢查。


較小的心室中膈缺損通常不需要治療,僅需定期追蹤,確定沒有其他併發症,例如右心室出口阻塞或主動脈瓣膜脫垂(aortic cusp prolapse)。有些幸運的病患在追蹤時其缺損會完全自行癒合。較大的缺損若引起心衰竭症狀,通常會先給予藥物以控制症狀,部分的缺損在追蹤時會自行變小,但有一部分則會因持續心衰竭而必須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另外,經心導管置入心室中膈閉合器也是一種治療方式,目前多半是使用在肌肉型(muscular type)的缺損,經心導管關閉膜邊型的缺損雖然成效也不錯,但有一定的風險會造成房室傳導阻斷。考慮使用藥物控制症狀與否,或手術及心導管治療的必要性,都需要由小兒心臟科醫師仔細評估。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