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藥劑部

衛教專欄

衛教專欄內容
標  題
109年07月 曬傷衛教文章
作  者
藥劑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藥劑部
內  容

文/林子益 藥師

炎炎夏日,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往往是人們的第一選擇。然而即將到來的六-八月,也是戶外紫外線最強的時刻,如何玩得盡興且保護自己免於曬傷,專家建議我們可以採取的防護措施有下列幾項:
1. 從事戶外活動時,需留意紫外線指數(UVI)預報資訊。
2. 高山、海邊等更易受紫外線傷害之處,需更注意防護。
3. 採用適當物理性防護措施,如衣服、帽子、遮陽傘及太陽眼鏡等。
4. 應持續塗抹適當的防曬油。
5. 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在烈日下活動
6. 若服用有光敏感性藥物者,需特別注意防曬:

而所謂光敏感性藥物,指的是會增加日照敏感性的藥品,包括
部分心血管藥物(Thiazides, Amiodarone, Nifedipine)、
抗生素(Doxycycline, Tetracycline, Sulfonamides)、
抗黴菌藥物(Voriconazole)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s)、
利尿劑(Acetazolamide、Furosemide)等,
通常仿單也會在副作用標示「光敏感性」,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們,要特別注意防曬。

但如果,一趟玩下來才發現自己曬傷了呢?該如何處理?
通常較輕度的曬傷症狀不會立刻出現,往往在曝曬後四小時才開始漸漸表現,常見症狀包括皮膚泛紅疼痛、出現紅腫或水泡、輕微頭痛和發燒。曬傷的疼痛感通常在曬後第六小時到第二天之間最為劇烈,整體症狀約在二至三天時最為嚴重,通常能在三到五日後逐漸恢復。

嚴重的曬傷症狀通常都是大面積的嚴重曬傷造成的,因為皮膚表面受損,可能有脫水的風險,並可能伴隨頭痛、噁心嘔吐、高燒、暈眩、冷顫等症狀。
曬傷後最重要的是小心照護受傷的皮膚,避免繼續曝曬及過分刺激,若曬傷部位出現水泡,不要刺破以避免增加感染風險、影響癒合。若大面積曬傷,或出現其他噁心、嘔吐、高燒等合併症狀應立即就醫。

已經曬傷的皮膚組織可用以下處置減緩曬傷產生的症狀:
1. 局部冰敷、塗抹含燕麥膠或蘆薈的曬後產品舒緩疼痛感
2. 口服阿斯匹靈、乙醯胺酚等非類固醇止痛藥,減緩頭痛、發燒、曬傷部位疼痛的症狀,不建議口服固醇類藥物
3. 曬傷部位可塗抹含低劑量類固醇的軟膏(0.5~1% hydrocortisone),減緩腫脹和燒灼感

防曬,是夏日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項目,記得事前的準備,樂活中的防護,才能讓人玩得盡興,留下美好的夏日回憶喔!

參考文獻:
1.中央氣象局網站-紫外線指數預報服務
2.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 Uptodate: Sunburn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