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藥劑部

衛教專欄

衛教專欄內容
標  題
110年12月 守護健康,無畏寒冬,嚴防心血管疾病發作
作  者
姚芮 藥師
張貼日期
2021-11-10
張貼單位
藥劑部
內  容

寒流來襲氣溫急遽變化,會讓原來心血管疾病的症狀惡化,增加胸痛、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及腦中風的發生率,尤其在老年人族群中較為常見,老年人在寒冷天氣中較易有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的情形,加上天氣冷誘發血管收縮、老化對體溫調控能力差及少動多吃的情況下,導致老人年族群發生心血管疾病惡化的機率較高。

研究指出,當氣溫低時會增加血壓、血液黏稠度和心臟的負荷,使血液中膽固醇及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的數值上升,也會造成血液濃縮、發炎反應及高凝血狀態而易引起血栓。當氣溫介於11-15℃時發生心肌梗塞死亡的相對危險性(relative risk)是氣溫介於22-23℃時的1.31倍,氣溫每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且以前兩個星期危險性最高。

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若有以下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特別注意健康防護、做好保暖工作,並盡速就醫診斷。

1.心肌梗塞:天氣溫度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發生粥樣斑塊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症狀時,有極高機率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或是做CPR急救。

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產生的症狀,而天氣寒冷會增加心臟衰竭發作的機率,假若有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心搏過速、雙腳水腫、久咳不癒、夜晚頻尿、胸痛等症狀,就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建議盡速就醫治療,並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量。

3.狹心症:狹心症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當症狀惡化時,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平時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

4.二尖瓣脫垂: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要區隔兩房室間的血液流動,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至左心房,左心室放鬆時,二尖瓣會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而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於二尖瓣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使心臟輸出的供血量減少,常見症狀包括:短暫而頻繁發作的胸痛、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手足發抖等,一旦天氣變冷,心臟就更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狀況。
若已發生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應採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刺激性飲料並到醫院做定期追蹤。

5.周邊血管阻塞: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在下肢靜脈及下肢動脈,
「下肢靜脈阻塞」與血液回流異常、靜脈栓塞有關;「下肢動脈阻塞」主要致病原因在於體內膽固醇過多,使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血管會變得狹窄、血液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有截肢的風險,不可輕忽。
若有傷口久久無法癒合、手腳老是感覺冰冷、間歇性跛行、腿毛脫落、腳部腫脹等症狀,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導致,建議盡早就醫診治。

在天冷時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務必注意保暖,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REF: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內科學誌 2012-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

資料維護人:藥劑部 李藥師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