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藥劑部

衛教專欄

衛教專欄內容
標  題
107年3月 結核病相關Q&A
作  者
藥劑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藥劑部
內  容

文/詹美玲

問1:何謂「都治計畫」?
答1:世界衛生組織強力推薦每一位結核病個案均應實施直接觀察治療(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DOTS),台灣譯為「都治計畫」。
由於抗結核的治療過程漫長,而且有部分人員因為自身體質等因素,可能會有治療過程不舒服感或副作用,藉由經過訓練的關懷員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關懷結核病個案服藥治療過程,有效降低個案抗藥性的產生,提高治癒的成功機率,重拾健康。
觀察送藥方式有兩種:
(1)關懷員送藥到約定地點:由都治關懷員送藥到與病人約定好之地點,關懷目睹病人服藥。
(2)個案到點服藥:依病人意願,病人自行至都治站,於關懷員或個案管理人員等目視下服藥。

問2:卡介苗的接種,目的及注意事項?
答2:【接種卡介苗之目的】係在人體尚未受到第一次自然感染前,先用疫苗造成人工感染,使人體免疫系統認識結核菌抗原,以避免有害的結核菌在日後初次自然感染時引發進行性初發性結核病(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
目前我國卡介苗接種的政策是:(1)出生滿5個月接種(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8個月),至遲1歲前完成。(2)長住高發生率地區或即將前往結核病高盛行國家,可建議家屬考慮提早接種卡介苗。
【接種後可能的不良反應】常見但不嚴重的不良反應:局部膿瘍、淋巴結炎等。 不常見但較嚴重的不良反應:骨炎/骨髓炎等。
【注意事項】部分嬰幼兒於接種3個月後,接種部位膿瘍仍未自動癒合結痂,請於下次接種常規疫苗的時間或是提前回診,由醫師為您的嬰幼兒作適當的評估與處置。

問3:為何「潛伏結核感染者」需要治療?
答3:根據結核菌的感染機制,當健康的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並不會立即發生結核病之症狀,而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endogenous reactivation),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機會發病,感染後一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隨著時間的進程,發病機率則會遞減。諸多國際間之研究結果亦顯示,傳染性肺結核個案之接觸者如為幼童,則終其一生的發病機率高達17%,較成人接觸者發病機率的5%高。我國對接觸者之追蹤資料亦顯示,愈年幼之接觸者,感染後之發病機率愈高,尤其是學齡前之幼童約為同齡者發病機率的240倍, 而成人則為同齡者之8-50倍。加拿大資料顯示,若不提供兒童接觸者接受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則其後會轉為個案者多在前2年內發生,而5歲以下之兒童則為發病之主要年齡群。此外,HIV陽性者受到結核菌感染後,發病機率亦較一般族群高很多,每年約有10%的發病機會。在受到感染後到發病前的這一段期間即潛伏結核感染期,體內潛伏存活的結核菌數量並不多,若接受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