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感染科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不容易好的傷口會是什麼呢
作  者
鄭琬豑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感染科
內  容

30多歲的陳先生在工作時不慎被鐵釘刺傷右小腿前側,起初因傷口不大他也不以為意,沒有特別包紮或是避免接觸到水;數天後傷口周圍開始有些紅腫,便自行到藥局買了些消炎藥及優碘擦拭傷口。然而右小腿的傷口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逐漸擴大形成潰瘍,此外,約一個月後右側鼠蹊部還長出一個會痛的腫塊,因此住院接受診斷治療。在接受數天針對一般常見皮膚感染細菌的抗生素治療後,右小腿傷口及右鼠蹊部腫塊卻仍持續增大,因此醫師安排了傷口清創手術,並將發炎感染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多種病菌培養,最後才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感染。在調整為針對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藥物治療後,陳先生右小腿的傷口終於逐漸改善,右鼠蹊部的腫塊也逐漸縮小。


台大新竹分院感染科鄭琬豑醫師表示,非結核分枝桿菌雖然不像結核菌有高傳染力及致病力,但由於非結核分枝桿菌普遍存在於周遭環境中,例如水、土壤等,因此若有開放性傷口又未妥善包紮處理,病菌就有機會從傷口進入造成皮膚感染潰瘍,甚至沿著淋巴回流引起周圍的淋巴結發炎腫大。若是本身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非結核分枝桿菌還可能造成各種器官感染,包括肺部、皮膚軟組織、淋巴結、骨骼、以及人工導管感染等。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其他常見細菌相似,然而其病菌培養與菌種鑑定較困難,因此臨床上常難以早期診斷。鄭醫師提醒,若是發生久不癒合的傷口感染,尤其是使用一般抗生素治療後仍未改善時,應考慮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可能性,將發炎感染的組織做適當的病菌培養及病理檢查;若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則需使用針對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藥物,並常需要合併外科引流或清創手術治療。

資料維護人:新竹臺大分院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