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新竹臺大首頁 |  體系首頁 |  院長信箱 |  網站導覽 |  RSS  |  English
檢驗醫學部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血栓與出血的監測控制-淺談PT-INR
作  者
檢驗醫學部
張貼日期
2021-10-19
張貼單位
檢驗醫學部
內  容

臨床案例:
75歲的鄒奶奶曾有缺血性腦中風的病史,救回一命後,醫師建議可服用預防血栓形成的抗凝血藥品,以防再次發生,家人在藥師的指導下按時吃藥,但最近有發現不正常的瘀青或出血點、食慾降低、掉髮、皮膚癢、紅疹等情形,回診後發現是因為服用抗凝血藥所導致的副作用,醫師建議可定期回院檢測PT-INR,監測體內血凝狀況。

許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論接受治療或手術後,需長期服用抗凝劑(Warfarin),來維持血管通暢。但是服用抗凝劑,卻有副作用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性,而臨床上也常發現有許多病患因服用抗凝劑導致上腸胃道出血,而緊急入院治療。因此,如何安全又有效的服用抗凝劑就顯得非常重要。

監測血液中的凝血功能可以透過「PT(prothrombin time)檢驗」,也就是「凝血原酶時間檢測」,但此項檢驗數值可能因儀器與試劑等因素造成差異,經轉換成「INR值(國際標準凝血時間比)」後,受儀器影響較小,能得到較為客觀的數據。

一般來說健康者的INR數值約為0.8-1.2,病人服用Warfarin後,INR應控制於2至4之間,如果抗凝血藥劑量過多(INR>4)則會造成提高體內組織出血的機率,如果劑量過少(INR<2)則會造成產生血栓的危險,總之病人服用Warfarin後,應每個月測試一次INR看是否需調整藥量。

現在更有直接檢驗INR的儀器,只需要像操作血糖機一般扎個指尖血便可立即分析出結果,非常快速方便,在家中便可以隨時監控結果是否落在治療範圍內,避免陷入出血與血栓的危險之中,如果可以最好下次回診時將你在家裡測的INR數據拿出來,和醫師討論是否要改變用藥的劑量,維護健康可是人人有責。

資料維護人:檢驗醫學部 林醫檢師
關閉快速連結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使用Chrome & Firefox & Microsoft Edge瀏覽器 / 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版權所有 © 2021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

TOP